查看原文
其他

公达家书||第2封:选择了远方,就一起风雨兼程





《公达家书》第2封

我们选择了远方

就一起风雨兼程

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


     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,瞬息万变。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,无时不在变动之中。故培育人才,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,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,以达到杜会福利之最高标准,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。

      ——陈炳权(广州大学创校校长)




    【编者按】为了纪念创校校长陈炳权(字公达)先生,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教育薪火,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《公达家书》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全体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,诚邀院友和师生记录求学经历、工作经历以及其他成长经历中的点滴故事,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,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,希冀与师生分享,与时空碰撞,与时代同行,与岁月成长。



灯兵同学:

十一月份的曼彻斯特终于下雪了,来曼彻斯特大学已将近五个月,走在铺满积雪的校道上,关于广大的一切都会经常浮上脑海。


还记得毕业前的焦虑与信心吗?

大四那年,我们对未来都很焦虑,漫漫长路不知走向何方,当你决定考取国内研究生时,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模糊。实习的时候,粤妮和你提醒我尝试出国深造,在你们的鼓励下,我大胆与老师沟通,得到了很多出国资讯,信心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,慢慢发现出国读研对于我来说更为合适。

打算出国的意愿确定后,雅思的考取、学校的选择压力很快就接踵而至。我现在依然清晰记得去年在图书馆早起晚归的苦读日子,记得有天晚上,我们偶然间提起曼大。

你说曼大是一个可以拼一拼的学校,历史悠久、底蕴厚重,知名度连年攀升。而且硬件设施、课程设置、师资等等都还不错,所以从学术、就业这方面来看:曼大是一个理想的选择。

当时无意间的谈论,在我心中萌发了对曼大的向往之情。我很快又从网上、老师那里得来了更多的资讯。当我收集到的信息越来越多,我的信心也在逐步上涨。

你说,奋斗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,在为留学曼大这一目标拼搏的过程中,我有深刻的体会。

曼彻斯特大学拱门

收到曼大offer的那天晚上,你说曼彻斯特是最早的工业城市,当晚我们还聊起英国的工业革命,畅想了曼城的机器、工厂和蒸汽。

曼彻斯特足球联队队徽

来到这里,我发现曼城并不仅仅是工业的代名词,其实足球、音乐、艺术等等也是这座城市的主旋律。离开广州许久,除了还没适应这里的西餐,我觉得曼城也是一个适合好好生活的地方。

 

  来到这里,发现了有点不一样的大学

     你可能觉得在曼大学习是很愉悦的一件事,其实在国外学习,压力与乐趣并存。

首先是老师方面。在国内的学校里,辅导员更像是初高中班主任的角色,把我们当孩子看待。夜不归宿,谈话;今天没来上课,谈话;连续挂科,谈话。这是一种保护思想。而在国外,老师把学生当成一个个独立个体,你的行为完全受自己掌控,自己对自己负责。有了问题你去寻求帮助时,老师才会指导你。这两种方式都体验过的我,深深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距。

曼彻斯特大学纪念品

接着,是英国的教育体系。整个项目学习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:英国教育系统真的很完善,学的时候很少会出现盲目、无从下手的时候。比如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,老师就会把相关的教学大纲、学习书目、目标、考核形式等等告诉我们,人性化的同时、又能让我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,以及如何去做。每节课在官网上都会有录屏,即使在学习一些难度稍高的课程时,也能变得从容不迫。在我出现疑惑的时候,也可以跟老师预约时间去沟通咨询。总之,我的学习道路被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
老师的课堂教学讲授

当然,仅仅靠着课堂上的听讲是完全不够的。任何一年制的项目都需要自我学习。你只有更努力,才能致使自己不掉队。

早上各国学霸聚集

在图书馆门口抢座位

想要在自习室找到位置自习的话,我必须早上8点以前过来,通常情况下,Learning Commons永远都是满人的。在这里大家的状态基本是早上很早过来,楼下Cafe买杯咖啡,加个三明治,之后开始一上午的自习,中午的时候大家会去外面吃个饭,下午继续回来自习,学累了可能去每层楼的vending machine买个小零食,通常是巧克力或者薯片(价钱跟超市里基本是一样的)。

Learning Commons自习室

24小时开放,晚上依然一座难求

除了Learning Commons之外,另一我热爱的地方就是曼大的图书馆。首先是最出名的John Rylands Library (约翰瑞兰德图书馆),每年会有25万人以上前来参观。该图书馆历时9年建成,在1900年正式对外开放,至今有超过100年的历史。

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

在这样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学习,是不是感觉很有学习动力呢?

以前经常听说中国人是最勤奋的,但是去到英国才发现,勤奋和懒惰是不分人种和民族的。半夜在自习室也能看到各国的学霸们在学习。老师不会因为我是中国人就放低对我的要求,所有演讲、论文都会用统一标准来对待。

学术写作的自我训练

读研最头疼的事情,应该就是写论文了。虽然本科时候也写过论文,但是英国写论文的方式却完全不同。英国学校非常强调“学术写作”这个概念。我在曼大的第一堂课,老师讲的就是“什么是学术写作”。

“Academic writing isanother language,which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,Chinese, and the other languages. ”也就是说,学术写作相当于另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,即使native speaker也不是天生就会写学术论文的。

学术写作的教师讲解

     换句话说,学术写作是个技术活。对于我们非母语者来说,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写好一篇论文!

 

我们都选择了远方,就一起风雨兼程

曼城的天气很奇怪。这里的风很大,大到让你完全没法抵抗,我从广州带来的天堂雨伞已经被狂风吹烂。英国人不喜欢打伞,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。这里的天气也很干燥,冬天连绵的冬雨下个不停,可还是干的不行。

曼城的治安也不太好,偷手机的很多!尤其是贯穿学校的牛津路上,我已经认识十多位同学被偷手机了。每次遇见朋友被偷东西,我都会感念中国治安的好。

我在英国留学的故事,有风有雨,有笑有泪。很久没有联系你了,你在华师过得如何?国内读研压力是否很大?想听你新的学习故事。

 

潘嘉成于曼大图书馆2018.11.23

致信人:潘嘉成 (Jayce),1996年出生于广东广州,广州大学行政管理2014级,曼彻斯特大学商业项目管理硕士,英国PRINCE2项目管理协会从业者,英国高级商业会计师,目前就任管理咨询公司项目经理。

收信人:王灯兵,1996年出生于湖南宜章,广州大学行政管理2014级本科生,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。




家书联络

成美好(2812975317@qq.com)

张淑欣(1223990451@qq.com)


广州大学之父:广东台山人陈炳权先生传

一个人和一所大学:广州大学创校校长陈炳权




谷琶公告||《公达家书》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谷琶公告||“数据、文化与社会:定量社会科学前沿”议程
谷琶公告||“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”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||“攻坚2020: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”征稿
谷琶公告||“感染2020: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”征稿
谷琶公告||第二届“海洋社会与文化”工作坊征稿启事
谷琶公告||《农业6.0》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
谷琶辑刊||《南方治理评论》征稿启事谷琶辑刊||《社会创新研究》征稿启事


公达家书公达家书||第1封: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



教学一线张庆鹏:三线并举打造“多平台+全过程”在线教学
熊美娟:基于“Mooc+在线直播”的统计学课程教学
刘建义: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
姚华松:关注“附近”与“日常”的接地气教学
姚华松:七嘴八舌话“地摊经济”
王霞: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
张惠: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
程潮: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: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: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: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
林曼曼: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

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(2012-2016)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(2015-2018)    


【联络】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。邮编:510006。电话:(020)39366783(行政)、39366775(教学)、39366776(学术)、39366703(学生)。邮箱:gzggxy@sina.com。微信:gzdxggxy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